2023年9月15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18世纪江南—马尼拉海上贸易专题探索工作坊”顺利举行。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金国平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系李毓中教授、西班牙加迪斯大学José Luis Caño Ortigosa副教授、崔越优博士等十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本校历史系多位师生出席工作坊。
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校历史学科在江南史研究中基础深厚,独树一帜,近年来在海洋史研究领域另辟蹊径,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研究项目,“十八世纪后期江南——马尼拉海上贸易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即为其中典型代表,是对江南史既有研究的延续与深化。本次工作坊,既是对项目既有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也是对今后深入跨领域、高水准研究合作的规划展望。中心期待与海内外同仁今后在全球海洋文明、世界港口城市史、国际海洋贸易史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对学术前沿领域、重大价值课题、珍稀史料文献的研究探索,形成更多开拓性、前沿性、创新性的新锐成果。
李毓中教授代表参与项目的海外专家学者,介绍了江南—马尼拉海上贸易西班牙档案的翻译情况,阐释了该批档案的形成过程、记载内容与时代背景,及其与西班牙殖民时期太平洋大帆船贸易之间的联系,指出这批档案体现的18世纪后期江南与马尼拉持续大规模商品贸易,是西班牙殖民帝国大帆船贸易不可或缺的上游环节,在全球海上贸易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中国商人在江南与马尼拉的海上贸易中则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中心研究员、历史系薛理禹副教授代表境内的项目参与师生,介绍了关于江南地区清代前中期渉海管控政策措施、沿海地域社会状况、海上商贸往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尽管清廷自18世纪初以来对民间海洋活动不断提升限制,但海上跨境的商品流通、人员流动、思想文化交流仍不断进展,不仅对于江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生经济,也对环太平洋地区的国际交往与全球化进程带来积极影响,当时江南地区的许多社会现象,都与海外因素直接关联。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海洋史研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拓潜力。
金国平先生对江南-马尼拉项目研究中关于西班牙文原始档案的开发利用与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方法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作了题为“宝山印光任的角色:珠江口英、西事件中的关键人物”的专题报告,对于当时涉及中、英、西三国的海上事件做了深入考察解读,揭示了当时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活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中外学者在工作坊中交流深入热烈,对研究进展促进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