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英、美等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新约,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和租界,废除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此举,中国得以收回了一部分主权,在精神上打碎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从而在法理上结束了百年来的租界历史,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为了铭记历史、以史为鉴,12月12日,“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上海法租界的终结”第五届上海法租界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成功召开。此次学术会议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联合主办。来自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场馆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同仁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秘书长唐磊主持。淞沪馆党支部副书记、副馆长徐伶致欢迎辞。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提出要结合上海史、抗战史,以多元化的研究思维,深入挖掘新史料,开拓新方向,不断深化上海租界史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军、段炼、李志茗,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张化,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蒋杰,江苏科技大学周新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刘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胡文君,上海师范大学丁怡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章斯睿,上海社会科学院靳胜昔,上海市长征中学张绍俊,上海交通大学卢官一,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分别围绕“法租界‘收回’前后”“法租界公董局”“多元视角下的法租界”等多个主题展开论述,分享研究进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反映了法租界被“接收”前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从一个侧面表明上海租界史是认知近代上海社会、中外关系,以及中国抗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面向,开拓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领域。
会议由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江文君作会议总结。

(来源:公众号“淞沪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