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指导,上海江南书院、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和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主办的“江南讲坛·纪念新中国成立暨上海解放70周年”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江南书院院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和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分别进行主题演讲。文史名家的演讲,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精彩好评。

熊月之教授做了题为《江南视域中的红色文化》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近代一切追求光明与进步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总和。红色文化在全国各地分布相当广泛,各有特点,在上海尤其集中。从江南视域来审视红色文化,有联动性、整体性与先锋性这三个鲜明的特点。联动性、整体性与先锋性相互关联,也相互影响,联动性充实了整体性内涵,联动性、整体性都与上海城市的超强集聚功能有关,也都刺激、推动了先锋性的形成。

苏智良教授做了题为《上海红色文化的意涵与特点》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上海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源头”特点鲜明。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底色。对于红色文化的记忆与弘扬,是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坚实根基。全面梳理和宣传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对于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关于如何梳理和宣传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苏智良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一是要切实调查研究。红色革命历史的信息遍及上海城市各个角落,我们需要运用科学严谨的查考手段,寻找鲜为人知的革命者故居、事件发生地、秘密据点等。通过档案、报刊、回忆录及田野调查等,以形成科学可靠、经得起检验的研究成果,并将众多的红色历史信息固定下来。二是要保护好红色纪念地。三是利用、传承好这些红色文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还要继续建设纪念馆博物馆,丰富完善纪念性铭牌。至于那些已消失的建筑,可通过二维码+手机APP再现历史信息和场景。

“江南讲坛”是上海文化品牌进程中创设的一个全新文化项目,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指导,上海江南书院、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和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主办。
链接:
澎湃新闻:9年调研梳理出1020处红色纪念地,上海绘出红色文化图谱
人民网-上海频道:“江南讲坛”举办首场讲座 文史名家精彩讲述红色文化
央广网:文史名家汇聚首场“江南讲坛” 生动讲述红色文化
上观:“江南讲坛”首讲聚焦:从江南视域审视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