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时代”的到来,使得城市正在代替国家成为资本在全球推进的微观单元。新全球化时代,亟需打破旧的、非均衡的全球城市体系,构建全球城市命运共同体。在这其中,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治理研究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从“都市”与“都市文化”视角出发的全球化与城市治理研究,则是新全球时代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命题。
2023年1月,教育部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名单确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以“全球化与城市治理”研究为主攻方向的五个项目全部获批立项。

基地重大项目公布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并于2月18日专门召开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推进会,讨论各重大项目及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推进会由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主持,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课题组成员、学校社科处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苏智良指出,开启都市文化视域下的“全球化与城市治理”研究,是对中心“都市”与“都市文化”研究特色和内容的一个延续和深化。本次围绕该主攻方向设立的五个重大项目全部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四五”重大项目立项,显示出学界对中心该研究特色和优势的认可和肯定。该研究对接了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有效整合城市史研究、区域史研究、中外城市文化比较研究、全球城市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科研力量,发挥中心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上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地在跨学科协同创新上的水平,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推进会上,首席专家陆伟芳、彭善民、朱军、董军教授等围绕自身承担的项目,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基本设想;课题组成员姚霏、王元、陈思妍、刘晓卉、宋波等从自身研究专长出发,就课题的细化研究发表了意见。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洪庆明教授也参加了推进会,并就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发表等问题贡献了建设性的意见。洪庆明还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城市与社会”专栏设置的相关情况,指出该专栏的内容实际也契合了中心 “十四五”规划的主攻方向。
“全球化与城市治理” 研究的立项将基地优势与国家战略、国家思路相结合,这将是一项跨地域、跨学科、超越学者个人学术视野的一项集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体系化研究。为此,中心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董丽敏教授指出,本次研究的五个选题统一在“都市文化”视阈下,将“都市文化”研究拓展到更深的领域,这将会使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法论遭遇较大挑战,因而增加研究的开放性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研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董丽敏建议各研究团队可以通过工作坊、系列研讨会等形式,打破课题组之间的限制,加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学者的交流和沟通;此外,注重成果的周边产品开发,如“全球化与城市治理”精品课程设计、学生团队培养、相关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等;最后根据理论研究成果,撰写决策咨询报告,进一步发挥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在上一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中,顺利通过评估,此次获批五个重大项目是基地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标志。推进会最后, 苏智良强调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下一步工作将以此为新起点,聚焦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主攻方向和基地重大项目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继续发挥中心在“都市”与“都市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整合校内外学术力量,深入开展协同攻关,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并重,努力产出一批能够体现时代性、学术性并具有重大显示度的标志性、代表性成果,为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升等贡献力量,不断开创基地建设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