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专职研究员

发布日期: 2009-03-04      浏览次数: 4160  


 

当代都市文化研究
 
   何云峰、刘士林、钱文亮
 
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   
        
     苏智良、朱易安、裔昭印、陈 恒
都市文化史研究      
          
         孙 逊、唐力行
 
杨剑龙,男,1952年生,博士,博导,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老舍研究会、中国小说学会理事。著有《旷野的呼声——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放逐与回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论》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等转载,为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论文30余篇,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上海文化与上海文学”等多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田汉戏剧奖评论奖等。
 
 
何云峰,男,1962年生,重庆开县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认识论和思维方式、儿童青少年社会关系与道德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刘士林,1966年生于河北曲阳。博士,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原创性理论为非主流美学、中国诗性文化、新道德主义。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性文化》(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阐释与批判》(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先验批判》,《澄明美学》,《新道德主义》,《苦难美学》。主编有《江南话语》、《文化中国•边缘话题》、《诗性智慧》等丛书。
 
钱文亮男,1965年出生于河南罗山。1985年大学毕业。2003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做过电大教师、学术杂志和出版社编辑等工作。在此期间,除了诗歌、散文等创作之外,也涉猎过当代中国诗歌、胡风事件、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有著作《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学与文化阐释》(与人合著)等出版。已在《读书》、《光明日报》和《文艺争鸣》等报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重点学科都市文化学学科组成员、北京大学诗歌中心特聘研究员等。
 
 
苏智良,男,1956年生。历史学硕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系主任、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流动站站长。主持的科研项目有:中国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毒品史》(1996-1998)、中国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慰安妇幸存者调查》(2000-2002)、中国教育部项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1999-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军在中国慰安妇制度罪行研究》1998-2002)等,近年来,所研究的毒品史、"慰安妇"问题等前沿课题,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并被国内外媒体大量报道。
朱易安,女,1955年生,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早年由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副教授等。在国内外有关学术领域中有相当的影响。多年来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中国诗学史料学》、《唐诗与中国文化》、《唐代文学文献学》、《唐诗学史》等课程。独立承担的《唐诗学发展史研究》课题曾获国家社科项目基金的资助;《唐诗与音乐》等数项课题曾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以及市教委的科研基金资助。
 
裔昭印,女,1953年生。1986年于哈师大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为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任历史系教授,博导。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和1999年世行贷款资助的上海高校重点课程建设“世界文化史”等项目,主编《世界文化史》,并出版专著《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获上海哲学社科著作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现为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大女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恒,男,1968年生,博士,教授。研究领域为古代希腊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曾在日本龙谷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访问。1996至今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历史系主任。先后完成过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希腊化研究”、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 “亚历山大里亚科学学派”、上海市教委“希腊化文化”等科研项目。在研项目为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曾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学术》、《光明日报》、《学术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0多篇被《新华文摘》、《世界史》、《文化研究》、《新思路》等报刊全文转载。《新史学》(大象出版社[简体版]、知书房出版社[繁体版]])杂志主编、“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译丛主编,曾主编《书写历史》(上海三联书店2003)、《历史与当下》(上海三联书店2005)等学术著作。出版专著有《古希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2001)、《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等,翻译著作有《多面的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03)、《利玛窦的记忆之宫》(远东出版社2005)、《古典学的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06)等。
 
孙逊,男,1944年生,教授,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文学评论》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明清小说丛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十余部专著,近年来致力于都市文化学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权威刊物上发表有《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文化蕴涵》、《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等重要学术论文,并在《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有《都市文化研究: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都市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等论文,并参与了上海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2004-2010年上海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此外,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唐力行,男,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著有《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徽州宗族研究》等,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等,在《历史研究》发表论文8篇,曾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2次。作为徽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