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信息报
(2010年第1期)
中心办公室编 2010年10月27日
目录
一 备忘录
二 中心要闻
三 学术交流
四 研究成果
五《都市文化研究》2010年第6辑目录
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上海师范大学校领导
发送:校长办公室、宣传部、科研处、研究生部,校内相关院所、相关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及专兼职研究员
一 备忘录
(一) 杨剑龙主任致各位研究员的信:
尊敬的诸位研究员:
您好!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得到了您多年来的支持,我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和敬意。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有网站“都市文化研究”,在近些年的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站内容的更换比较慢,对于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们的学术成果、学术动态的反映不够。为此,我们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聘请蒋进国博士生负责都市文化研究网站的工作,希望诸位给予支持与配合。
我们希望您将您的有关学术研究成果与学术信息发给蒋进国博士生,他的信箱为:jiangjinguo1980@126.com他负责将其贴上都市文化研究的网页。我们需要您相关的资料为:
1、 您最近出版的学术著作的信息;
2、 您近年来发表的有关都市文化的论文(可将已发表的论文发给蒋进国博士生);
3、 您最近有关的学术活动信息(参加学术会议、获得有关奖项、获得有关科研项目等);
4、 您组织的有关学术活动的信息;
5、 您对于有关学术热点的看法等。
都市文化研究网站是以关注都市文化研究为主的,希望能够得到诸位研究员的关心与帮助,共同促进该网站的发展,从而也为我们研究员们提供传递学术信息、加强学术交流的平台。
真诚地感谢诸位!
杨剑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10月16日
(二) 编辑提请各位研究员:
为了增进基地的信息沟通、交流和共享,请我中心各位专兼职研究员老师将各类学术活动、科研成果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本《信息报》的编辑。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邮箱:jiangjinguo1980@126.com)
二 中心要闻
●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今年5月份进行的教育部基地评估
● 蒯大申研究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进行讲解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3日上午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蒯大申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李伟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世博会与都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29日在我校举行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世博会与都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0年10月29日上午8:40在我校西部会议中心1号会议室举行。届时,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将同内地学者一起探讨都市发展与文化保存方面的广泛议题。
三学术交流
(一)学者来访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作弘扬传统文化的报告
2010年10月21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研究员到人文与传播学院,作题为《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在文苑楼708室举行,我校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主持,40余位研究生聆听了报告。王副院长以其亲身经历为基础,分析了从台湾省到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各国对于儒家文化传统的重视与弘扬,他从台湾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韩国注重清明祭祀,日本人学习二胡、书法,越南重视敬重文庙,法国总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研究等,强调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叩问为什么我们自己不重视祖国的文化遗产。他认为从“五四”到“文革”,长期以来的极“左”思潮、国民教育中传统文化比重过低等,导致了某种程度上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失落。他提出“十七大”强调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在今天强调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杨剑龙教授提出了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背景下,我们缺乏文化自信,应该重建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听众们与王能宪研究员作了互动与讨论。
(二)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学术活动
● 苏智良教授作《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应对》专题报告
10月13日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苏智良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八角楼作了题为《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应对》的专题报告。这是上海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形势与政策”课首场报告。在报告会中,苏智良教授就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不成立、保钓运动概况、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对策等问题,旁征博引,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的图片资料,为同学们解读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和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报告会现场,气氛轻松,尤其是互动环节的问答,同学们竞相提问,苏智良教授一一作答,将报告会推向了高潮。报告会后,同学们普遍反映此场专题报告,使他们懂得了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责任意识,理性看待问题,同时,为他他们开拓了视野,正确把握形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 蒯大申研究员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上海文化发展”学术报告
10月14日下午2:00,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执行主编蒯大申,在上海师范大学文苑楼804做了一场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上海文化发展》的学术报告。蒯大申研究员介绍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上讲解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的情况,就我国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思路、取得进展和成效等问题展开一系列讨论。其中特别增加了听众兴趣的上海文化发展情况,既谈到了“十一五”期间上海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又为大家展望了“十二五”上海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困惑,蒯研究员指出上海已经在历年的文化发展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模式,在新一轮的文化发展中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势必大有作为。蒯大申研究员的讲座,拉开了校重点学科“文化产业学”系列讲座的序幕。女子文化学院将在本学期定期开展讲座,请文化产业宏观与区域研究、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文化政策制定、文化企业运营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走进校园,为广大师生授课开设学术讲座,使得“文化产业学”重点学科建设在学术研究与普及知识方面作有效的结合。
●苏智良教授出席复旦大学“历史事件与集体记忆”国际研讨会
10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苏智良教授出席复旦大学等主办的“历史事件与集体记忆”国际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俄、德、日等国学者和中国大陆、台湾学者就20世纪的战争、革命与集体记忆的形成,进行了专题探讨。苏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 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周中之研究员主讲的“世博谈”
上海教育电视台10月15日和10月16教育新闻中两次播出了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周中之教授主讲的“世博谈”,周教授在节目中主讲的内容是世博志愿者与大学生道德教育和世博会排队现象的思考。周中之教授以自己伦理学研究的学术修养,对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城市文明的变化做了深入的分析。
● 舒运国教授出席“后危机时代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展望”国际研讨会
10月19日,我校非洲研究中心主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舒运国教授应邀参加“机遇•挑战、互利•双赢一一后危机时代中非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展望”国际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非洲经济技术合作小组主办,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协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会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贝宁驻华大使阿皮蒂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词。舒运国教授主持了题为“世界发达国家对非投资概况及美国AGOA 法案对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的影响”的专题讨论。
●杨剑龙教授参加第三届“中欧文化对话”
第三届“中欧文化对话”2010年10月20-23日在上海光大国际酒店举行。“中欧文化对话”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联合推出,意在通过中欧文化对话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与研讨。本届“中欧文化对话”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上海世博局主办,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承办,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发来贺词,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主席、丹麦文化中心秘书长芬恩•安德森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外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对话研讨,就城市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与生态文明、中欧艺术界的相互理解与认知、中欧艺术现状:挑战与创新四个议题进行了研讨。我校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受邀参加了本届“中欧文化对话”,他参与了城市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研讨。
●杨剑龙教授参加新世纪小说研究会筹备会议
10月23-24日,中国小说学会新世纪小说研究会筹备会议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杨剑龙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小说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唐弢、王蒙、冯骥才等曾经任会长。自2000年始,学会已经主办了10届中国小说排行镑,遴选年度小说排行榜,成为有全国声誉和影响的重要学术团体。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汤吉夫、陈公仲、夏康达回顾了学会发展轨迹,提出了成立新世纪小说研究会的构想,认为这是在学会转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邀请骨干团体和学者参与,编撰《新世纪小说概观》与新世纪小说作品选等,为当代小说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杨剑龙教授谈到了新世纪小说的概念,提出了《新世纪小说概观》的思路。中国小说学会拟将2010年小说排行榜的专家组投票与排行榜的公布活动,于2010年底或2011年初由上海师范大学承办。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参观了研究院的博物馆,观摩了冯骥才的画廊,并与冯骥才进行了座谈。
四 研究成果
(一)专著
●《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出版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联合主办,孙逊、杨剑龙主编的《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
2010年7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苏智良教授主编的《上海历史人文地图》出版
2010年1月,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苏智良教授主编的颇具创新性的城市文化研究成果——《上海历史人文地图》出版,以历史学者的特殊方式,向即将开幕的2010上海世博会献上了一份厚礼。以“上海城市人文景观数据库”为核心的“上海城市人文地图”项目,是苏智良教授带领博士后吴俊范等50人的研究团队,自2006年开始进行的大型都市文化研究课题。该项目以历史学方法与数据库、GIS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理念,突破了城市史和城市文化研究领域的传统模式,也体现了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着力开拓的创新方向。《上海历史人文地图》既是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文化献礼。该成果以全新的地图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再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对传承上海城市文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上海市民、国内外游客了解上海文化精髓和城市文脉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媒介。这张地图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测绘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今年1月下旬召开的上海“两会”期间,这张地图已与两会代表见面,受到广泛好评。
●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都市发展与文化保存》出版
2009年8月17日至19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加拿大温哥华市政府文化服务署、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都市发展与文化保存国际学术研讨会”,5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温哥华市副市长Geoff Meggs、加拿大国会议员黄陈小萍、中国驻温哥华副总领事李文慈、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总裁程婉玲等分别致辞。近日,会议论文集《都市发展与文化保存》27万余字,已由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出版。论文集分为都市的灵与肉、城市的文化保存、文化产业与城市记忆、城市与移民、城市比较、城市文化与传播六个栏目,分别收入了21篇论文。我校杨剑龙《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朱易安《上海旗袍:写在时装上的都市文化》、周中之《世博会与上海市民问民素质建设》、邵雍《〈纽约时报〉视野下的唐人街》、高红霞《上海新闽商的群体构成与社会生活》被选入论文集。
●杨剑龙教授选编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七卷)出版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主持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31卷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丛书选编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曾在上海生活、工作并在文学史上取得重要成就或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已故作家,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传记、话剧、电影剧本、文学理论等。杨剑龙教授作为该丛书的编委参与了丛书的选编工作,其选编的七卷已于近日出版,包括《洪森卷》、《吴强卷》、《罗洛卷》、《杜宣卷》、《胡万春卷》、《陈白尘、孙瑜、姚克、李天济合卷》、《芦芒、闻捷、肖岗合卷》。杨剑龙教授在对于每位作家精心选编中,为每卷撰写了编后记,对于作家生平与创作及其贡献等,作了细致深入的评说。海上文学百家文库的出版,对于梳理与研究上海作家与上海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抢救与保存的价值。
(二)近期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发表的学术论文
●杨剑龙教授近期发表了以下有关都市文化的论文:
《上海世博会主题公众论坛的文化阐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科学技术与人文内涵的融会——从巴黎世博会到上海世博会》,《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城市化切莫过度化》,《中国文化报》 2010年1月8日;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文化意蕴》,《中国文化报》 2010年5月5日;
●苏智良教授近期发表了以下有关都市文化的论文:
《法国文化空间与上海现代性:以法国公园为例》史林 2010年第4期;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将成主流》,《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3月11日;
《景观的历史表述及其路径——兼论“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史学理论研究》 2010年第3期;
《迈向全球城市》,《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5月27日;
●唐力行教授近期发表了以下有关都市文化的论文:
《明清以来苏州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管理——从苏州碑刻的分类说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清代苏州における》日本岩田书院2009年《中国近世アノカプズの多国间比较》,407-422页;
《评弹与苏州城市文化的记忆符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2日第3版;
《从苏州到上海:评弹与都市文化圈的变迁》,《史林》2010年第4期。
(三)获奖
●杨剑龙教授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定颁发的奖项,为了奖励对本市决策咨询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规范和完善本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评奖工作,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制定本规定。其所称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是指境内外的单位和个人为政府部门进行本市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等问题决策提供的课题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的评奖活动每两年举行一届。
杨剑龙主任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其2008年获得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项目为“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该课题分析了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现状,在全球化视野中上海文化发展坐标与定位,提出上海作为港埠城市、移民城市、商业城市,形成了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商业性,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应该建筑在这些基础上。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应确定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多元创新中心、商业文化发展中心,这种定位是由上海城市的特点与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开放性的港埠都市使其具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必然;多元性的移民都市决定其成为文化多元创新中心的必然;商业化的消费都市决定了其成为商业文化发展之都的必然。该项目分析了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弱点,提出了上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政策体系与策略。该项目结项时获得优秀,全文被刊载于《科学发展》2009年第7期。
五 《都市文化研究》2010年第6辑目录
网络社会
地方与全球:网络社会里的城市
走向网络社会的社会学
网络社会里的传播、权力和反权力
全球化、知识社会与网络国家:千禧年的普兰查斯
征服意识、征服伊拉克:假消息在美国的社会生产
城市环境
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
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
刘易斯·芒福德和社会学思想中的有机主义概念
芒福德的城市文化思想研究综述
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
城市与社会
城市革命
古代希腊的乡村和城镇
古代希腊建筑艺术
古代罗马的建筑与艺术
近代上海的茶馆
船上的广州——源自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视阈
政府导向与城市交通转型
——魏玛繁荣时期的柏林城市交通发展
艺术中的都市文化
都市艺术:当代艺术的转向和建构
一座盛大而欢愉的城池
——汴梁的城池与文艺
问题与困境:都市文化建构中的上海双年展
非自然化市场“研究”
——金江波访谈
圆桌会议
他者视角与自省意识
——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文献与史料
奥尔德西在宁波
都市文化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