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众文化的喧嚣,压倒和淹没了城市其他文化种类的声音。然而这并不能代表民间文化的兴旺,恰恰相反,它取代和压抑了民间文化,使之走向沉默。 铺天盖地的广告片,层出不穷的新歌星,杂沓而来、纷扰而去的通俗电视剧,震耳欲聋、眩人耳目的时尚秀……当下,大众文化的喧嚣,压倒和淹没了城市其他文化种类的声音,成为都市文化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对此,究竟是喜,抑或是悲,也许永远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只是,如果我们把这种文化解读为“真正来自民众、并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则未免有失偏颇,并有危险倾向。因为真正来自民众的文化,是民间文化,它和大众文化是貌合神离的两回事。 在都市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大众文化这个概念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最容易与民间文化相混淆。英国学者利维斯(FrancisRaymondLeavis)(1895-1978)强调,一定要把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分离开来。民间文化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老百姓喜欢的文化。利维斯认为,这是一种人民的文化,一种丰富的文化传统,却也是一种已经消失的积极文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流行的地方,即是民间文化被破坏的地方。美国学者德怀特·麦克唐纳(DwightMacDon鄄ald)(1906-1982)是利维斯的信徒,他说:“民间艺术从下面成长起来。它是民众自发的、原生的表现,由他们自己塑造,……大众文化则是从上面强加的。它是由商人们雇佣的艺人制作的,它的受众是被动的消费者。” 以麦克唐纳的观点看,这两种文化不可同日而语。从生产条件来说:民间文化是自下而上成长起来的,是民间创作的,而大众文化是经由商人投资的。我们还可以发现,民间艺术有很强的在地性,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大众文化恰好是要尽量摆脱在地性,它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地方,辐射到更远的地方。 从生产者的身份来说:民间文化是老百姓和民间艺人创造的,大众文化则是由商人雇佣的文化人制造的。民间艺人生活、衣食住行都在民间,与民间呈有机的关系。而商人雇佣的文化人、艺术家和大众之间并无血缘联系。他是在大众外面的,是高高在上的。 从功能上来说:民间文化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而大众文化没有这个功能。民间文化的目的有娱乐、有训喻、有宣泄,而大众文化的首要目的是赚钱。你当然可以说大众文化有很强的娱乐性,但是在制造者那里,利益是第一位的。 从生产方式上看:民间文化是口耳相传,变化万千的,是由老百姓集体参与的。而大众文化是专业生产的,是标准化、流水操作、可复制的。民间文化不会担忧这东西的市场前景,而大众文化的生产,必须测定市场的需要,在这里,老百姓没有参与的可能,参与者是资本及其雇佣者,老百姓的参与只表现在买与不买,听与不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是被动的消费者。 从主题上看:民间文化与艺术的主题与社群的观念紧密相关,它表达的是特定区域老百姓的心声。而在大众文化中,你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主题,大众文化偏爱的是逃避现实的幻想和追求舒适的享受(安逸)。它有意把现实简单化,掩饰其中的问题,它常常提出虚假的解决办法来牵引大众的思绪,鼓励大众往消费和市场方向,去买到自己的商品,实现自己虚假的幻想。这样,在主题上,大众文化是一种驯服的文化。 总的来说,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属于两个社会环境,一个是有机的社会,一个是城市化了的组织的社会。在有机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彼此熟悉,构成联系,不仅有家庭,还有村落、教会等公共场所,人和人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近的价值观念,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这些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可以交往的,是在非常长的历史中慢慢形成的,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是民间文化,老百姓是参与者,表达的是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在民间文化中娱乐,在民间文化中获得智慧,在民间文化中表达对生活和价值的理解。而在组织的社会中,个人,从有机的环境中被抽离出来了,成为“原子化”的个人,人和人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是陌生的,疏离的,是“孤独的人群”,不再是由共同的利益、劳作、传统、价值和情趣彼此连接起来的一群人,没有道德和亲缘等的紧密联系,他的联系方式是“契约”,是利益上的“契约”。在这个组织的社会中,没有了村落,没有了能表达共同价值和情趣的场所,在这个条件下,大众文化诞生了。而大众文化,与这些孤独的人群,无法形成有机体,因为,大众文化的制造者不是这些人群,而是高高在上的一些人,大众文化并不把这些人群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而是作为消费者来看待,大众文化当然会考虑这些人想消费什么,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会照顾他们的要求,但只是为了让大众文化紧紧控制住人群,更确切地说,是为了紧紧控制住人群的钱袋,而不是让人群产生自己的文化。大众文化,不是孤独的人群自己的文化,而是成功地吸引了这些人群的文化。 利维斯与麦克唐纳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清晰地分辨出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大众文化的喧嚣并不能代表民间文化的兴旺,恰恰相反,它取代和压抑了民间文化,使之走向沉默。所以,对大众文化的质疑和评判非常必要。因为,文化的本质规定了文化的目的不是盈利,而应该是体现出各种人群的心声,形成良好的趣味和价值。而如何在喧嚣的大众文化环境中解放被压抑了的民间文化,让真正的民间文化恢复活力,发出它自己的声音,是文化工作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