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都市中国
都市世界
热点透视
E研究院
English
晚清上海租界公共娱乐区的兴起(1860-1872)(三)
发布日期:
2007-04-16
浏览次数:
2719
三、公共娱乐区:近代城市娱乐消费的摇篮
晚清上海租界公共娱乐场所的几度迁址,保留了居民生活区由黄浦江边逐渐向西区扩展,与马路西进同步的痕迹。
1850
年英租界的赛马场位于南京路、河南路转角,占地
80
亩,早期赛马活动在此举行,直到
1852
年为止,兼作各种游艺活动之用,俗称老公园。
1867
年
9
月英租界的体育场已竣工,既是健身场地,也提供了赛马经营场所。
40
早期的公园、赛马场在华人眼里毕竟还是陌生、希奇的事物,不易走近。
18601870
年代租界公共娱乐区的经营能一举成功。原因在于:
1
)它以棋盘式马路为通道,以沿马路排列的里弄商品房为经营场所,娱乐设施贴近华人日常生活习惯。在
1864
年被列为公共娱乐场所的有鸦片馆、茶馆、妓院、戏园、酒店等。
2
)娱乐经营的可观收益,促成规模经营效应。娱乐场所转入以马路为发展空间的娱乐消费区,带动地价上扬。英租界地价初期以邻江外滩为上,
“
西人租用的土地,按照土地距离黄浦江的远近,确定土地估价的一定比率
”
。
41
而晚清南京路地价能独占鳌头的奇迹,实得益于比邻的租界公共娱乐区能吸纳路人消费甚多。
租界公共娱乐区的经营,置于工部局严格依法管理之下。
1861
年工部局对娱乐业的管理包括:
1
)一切公共娱乐场所须置于捕房监督之下,实行按月领照营业、交纳税款、保证金。经营人须支付不超过
5
钱的税款(或是房租估价值的
25%
),并按经营场所的大小,向工部局支付
5200
元的押金为保证金,如经营人胡作非为,这笔保证金将被全部或部分没收。
2
)对鸦片馆实行总数限制,逐月领照付费(不少于
400
先令等值的银块),鸦片馆总数不得超过
20
家。
421864
年
6
月界内有赌场
114
家(英租界
106
,虹口
38
)、妓院
526
家(英租界
417
,虹口
109
)。娱乐业执照须注明编号、门牌号、房间或桌子数及税率,总金额、业主姓名等,由巡官监督经营。
1866
年底,在英租界、美租界开业的持照旅馆、餐馆、饭店计
33
家,台球、保龄球房
11
家,销售洋酒的华人零售商
23
户。
43
公共娱乐区作为上海近代城市娱乐消费的摇篮,其商业经营具有三个特点:
它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娱乐消费区。诸多消费场所的命名洋溢着争奇斗艳的商业气息。茶馆命名有松风阁、一洞天、西洋楼,也有颇为女性化的命名,丽水台、万仙台。餐馆被冠以同兴楼、新新楼(皆南京酒馆),孙山馆、状元楼(皆苏馆)。戏园有丹桂园、久乐园等。烟馆有眠云阁、万里云烟。酒馆有烟酒两便(醉乐居),或兼卖茶(怀杜阁、醉白楼),也有适于小酌的玉凤台、金盘露、青莲阁等。诸多娱乐设施沿马路排列,并不给人不谐之感,反添新鲜二趣。
一为中西组合、层楼叠阁。在开埠前,上海人素有
“
北关最寥落,迤西亦荒凉,人迹罕至
”44
的记忆,对洋泾浜(县城北门外)不见赋诗赞美;对黄浦江的歌咏也寥寥。但在晚清竹枝词中,这两处均以洋景胜出。黄浦江畔是
“
岸上洋楼江上船
”
的壮观景观,在
1848
年有外滩崛起,
“
英国式的城市象通过魔术般地建立起来,它真是一个奇迹,这里建筑的不是欧式房屋,而是各式各样的宫殿
”
。
45
洋泾桥边的茶馆丽水台
“
高阁三层傍水偎,玻璃四面绮窗开
”
,以
“
左连夷房,右倚青楼
”46
的气势令路人流连。而
“
洋泾之浜
”
,则以
“
西人构屋于此,居如栉比。旭日初射,玻璃散彩,风景清绝
”
得名。
47
风景清绝
”
得名。
47
而
“
浦五房经买醉频
”
(浦五房是苏州人开的酒楼),
“
新新楼上馔尤新
”
(新新楼为南京名厨),
“
酒兴方阑戏馆招,才听弦索又笙箫
”
,所提供的则是登楼访里的沪游简图。
48
观剧、听书、访美(妓院)、饮酒、尝烟(烟馆)、选馔、品茶被包装为租界消遣的时尚系列消费。
二为奇物罕见。
1865
年
12
月南京路煤气路灯的启用竟成为公众争睹的洋场一景。
1866
年
8
月外滩、南京路、福建路、福州路都安装了煤气路灯,油灯从
100
盏减少一半。是年
11
月,英租界已引入煤气的马路有外滩、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山东路、福建路、广东路、福州路、汉口路、南京路、九江路、宁波路及北京路。
49
煤气灯有
“
地火
”
、
“
赛月亮
”
之称,使租界展示出
“
凿地金莲生万朵,烛天银粟照千家
”
的繁华夜景,公共娱乐区无疑是上海滩最耀眼的一颗夜明珠。而入夜的县城街道则被关上栅栏,闾、坊之间的居民不得来往。租界的煤气灯路灯改变了上海人的作息习惯和对时间的感觉,入夜是消遣娱乐做生意的好时光,每天可以有新安排,甚至有分秒瞬间的惊喜。外滩的大自鸣钟,使路人不免有
“
到来争对腰间表
”
的嗜好。
50
在
1863
年
4
月的《上海新报》上已刊登森泰照相馆的广告。在
1865
年
1
月在南京路西人开设的照相馆
“
无论男妇人等俱可照相,如有请至贵府照相者亦可,并有装潢匣子,其价甚廉
”
。
51
晚清租界之有
“
不夜城
”
的美名,
“
沪游
”
成为江南文人笔记的时新话题,足见租界公共娱乐区已为江南人仰慕的奇境。华人以异为美、以奇为趣的娱乐心理的引发与滋长,与他们日常与租界人文景观的对视生趣、因趣生情不无关系。它也是雅俗共享、秩序井然的闲暇社交场所。晚清公共娱乐区的经营规模惊人、档次分明。
1864
年
7
月的赌场分两等,鸦片馆妓院均分三档。
1871
年英租界的旅馆分两等,酒馆和茶室分五等。
52
这种多档次娱乐设施有消费高下之分,无尊卑之别。在
1862
年的租界,茶馆已不是男人独占的领域,妇女也加入茶客的行列。
“
饭后二三点钟,妇人也上茶馆,年少不妨独行,老年带个女伴
”
。
531866
年
1
月英驻沪领事因上海知县来函抱怨租界戏园林立,成为不良分子聚集场所,请求在下午
6
时关闭戏园,并将招牌上的
“
英商
”
、
“
美商
”
戏园字样除去,而致信工部局总董转达其意。总董则表示夜间开放戏园对租界治安和秩序并无危险,至于戏园招牌字样事,不属于自己权限之内,
“
工部局凭着所掌握的情况,认为没有理由干涉租界境内华籍居民无害的和合理的娱乐活动
”
。
54
在
18511872
年间英租界先后有
8
家戏园开业,其中兼演徽、昆、梆子的戏园有
4
家专演昆曲的
1
家,其余
3
家均为京班。
55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咫尺之遥的县城内却不时传来诸如禁止演戏,会馆演戏因观者蜂拥难止,造成看客丧命的消息。当时租界酒楼小酌、戏园观剧的消费标准是
“
四元在手邀花酒,八角无踪入戏场
”
。
56
公共娱乐区使华人的日常闲暇生活可以摆脱局促的家居环境限制,以马路为公共消遣空间,观光、消遣、会友,自得其乐。它还为女性提供以个体身份进入公共场所的渠道。娱乐消费的商业浪潮冲开了性别隔离的心理屏障,使女性活动空间有所拓展。在晚清一些公众娱乐场合,妇女总是积极的参与者。租界的赛马活动每有
“
三天跑马亦雄观,妇女倾城挈伴看
”
之景。结伴游览教堂,对女性也曾是新鲜兴奋的户外游,
“
小姑不字励贞修,天主堂中结伴游,记得明朝逢礼拜,五更灯火照梳头
”
。
57
而
“
斜转眼波微带笑,茶楼到处去寻郎
”
的歌谣,为男女约会茶楼的描写。娘姨搭识相好,也多在茶馆约定。
“
寄语阿郎来订约,松风阁上一回茶
”
。情侣之约无意给租界茶楼留下一句谚语:
“
松风阁看小脚,西洋楼觅姘头
”
。
58
女性对教堂、马路的类似妙用,在歌谣中也时有含蓄表达:
“
棋盘两道东西界,石路一条前后程。郎似棋盘心不定,妾如石路竟常平
”
。初期教堂做礼拜,男左女右分坐,故
“
每逢礼拜清晨候,侬与檀郎跪两旁
”
的画面并不罕见。
59
由此,公共娱乐区极有成效地拓展了租界华人的活动空间,诱导他们的闲暇生活开始转向租界公共场所、转向市场消费领域。华人在接受近代城市娱乐消费的丰富信息与乐趣的同时,其视野拓展,消费取向多元,与市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