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租界公共娱乐区的兴起(1860-1872)(五)

发布日期: 2007-04-16      浏览次数: 3004  


 
  注释:

  1早期英租界人口资料显示:华人在1853年初约500人,1854年约2万人,1860年约30万人,1862年约50万人。参见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138页;据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外籍神父与《北华捷报》编辑事后汇总有关材料认为,在1862年市区(租界及城厢)人口约在300万的峰尖。参见于醒民《上海:186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页。以下简称于醒民。
  2难民潮在1863年后的大幅回落与工部局对辖区无稳定生活来源华人实行驱逐的措施有关。巡捕对界内求乞华人,处以罚工一日,不准入界。见《上海新报》18641029日,第3册第857页。
  《上海新报》现存45-836号(18626-187212),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系《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59辑,计10册。18641月,有500名乞丐被捕并遣返城内。见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工部局。第2册第464页。
  3 1854年工部局定外侨房捐率为房租的3%1860年代中期调整为4%),华人为8%1868年一度降为6%1869年又恢复为8%)。18625月法租界公董局定华人房捐为8%,外侨为0.5%。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22-323页。以下简称租界志。;梅朋等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331页。以下简称《上海法租界史》。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5页。以下简称钱庄。
  5兰宁、柯林《上海史》第2卷,第25页,转引自于醒民第256页。
  6钱庄第15页。
  7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编译《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捷报》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94478页。以下简称太平军。
  8王韬《韬园尺牍》第26页;《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3,第11-12页。转引自于醒民第254页。
  9《上海法租界史》第13-14页。
  10于醒民第272273页。
  11钱庄第18页。
  12《北华捷报》187169日,转引自钱庄第17-18页。
  13工部局第2册第524521页。
  14《上海新报》第8册第3602页。
  15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1996年版,第25363页。以下简称《上海洋场竹枝词》。
  16工部局第1册第573628页。
  17钱庄第17页。
  18“此种说法和工部局帐册的记录大致相符。这说明一个月全部华人房租的数目在三万至四万两之间。太平军第281页。
  19《上海洋场竹枝词》第353页。
  20租界志第323页;工部局第1册第663页。因租界其他部分的房屋一般规模较小,尚无法作出全部总额的估计。
  21英租界18469月确定最初的界址:以,界(),洋,北至。1080。租界志第27页。参见1848年的上海城和口示,引自《上海法租界史》第32页。
  22 186412月法公董局决议通知蔬菜、水果、鱼、野味等摊贩186511日起,必须在中央菜市场出售自己的货物,该菜市场的大体方位:一边在今金陵路和洋泾浜之间,另一边是公董局和敏体尼路。但因侨民抱怨不便,商贩拒不迁入,18654月公董局决定将菜市场搬回公董局广场,其方位可能在公董局大楼后面,靠近洋泾浜的会馆街口(后法巡捕房所在地)。见《上海法租界史》第309365页。
  23租界志第32页。
  24 1846年英租界的租外侨捐及市事。1854年外侨租人会通《上海英、、法租界》,议租界公事的工部局。选生第一董事会。租界志第2730页。
  25租界志第4112页;工部局第2册第527页。
  26工部局第4册第749页。
  27北:(中一)、明园、四、、、、、、、北、、、。:()、、北、、、天、、、口、、、、(洋北)。见《工部局与上海》(1854-1911),上海志公编《上海史研究丛》第2辑,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74页。以下简称。18704月工部局通对25以的计。年7月又规定所度不于40英尺。见工部局第4册第703718页。
  28 1860年前有贞德路(永安街)、帝皇路(北门街)。在1860—1865年有与公馆马路交叉的迪伦路、迪斯克里路(紫来街)、珀蒂路(吉祥街)、科尔贝尔路(新永安街)。《上海法租界史》第75293页。
  29工部局第1册第600页。1863年为于华人记认名,工部局对主一名,北,中国名称名;中国城市名称名。并有中英两种文的在。见第176页。
  30。租界志第1233页;工部局第1册第614页。1863年工部局计,后22英尺的,以18英尺为行,4英尺为人行,22英尺,。外的人行8英尺。1865年外、、、等主人行。见第175页。工部局第2册第557561页;工部局第3册第557页。
  31口、口、四口、四口、北四口、口、口、口、口。见工部局第2册第571页。
  32工部局第1册第575621
  33工部局第1册第570587571576页。
  34工部局第1册第611618689页。
  35工部局第1册第4页;租界志第1311页;工部局第2册第528550556页;工部局第3册第679714页。
  36《上海新报》第1册第434263357页。
  37《上海洋场竹枝词》第360页。
  38工部局第4册第689页;租界志第611页。
  39分在外英事馆后的北明园和明园之间,和口,和口,和北口,场。见工部局第4册第693页。
  40 1854年,被出,在与界()之间,称上海场,又称;1862年处上,又被,静()以、以,名新场,称。见兰《上海史》第432页,转引《上海法租界史》第114页。参见月之《上海名人名事名大》上海人民出版社191997年版第511页。以下简称月之。
  41工部局第1册第571页。在1890年代后随着租界向西区扩展,公共娱乐区向西延伸,包括张园、徐园,及南市(华界)的豫园。
  42工部局第1册第600页。
  43工部局第2册第482485603页。工部局对场、院的,在1871年尚见稳定的施行案。
  44王韬《志》上海与上海人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45《上海法租界史》第17页。
  46《上海洋场竹枝词》第54页;于醒民第415页。
  47王韬《志》第117页。
  48《上海洋场竹枝词》第912页。
  49工部局第2册第518566591页。
  50《记》第55页。
  51《上海新报》1863425日,第1册第386页;1865614日,第3册第923页。
  52工部局第2册第484页;第4册第769页。
  53于醒民第415页;《上海新报》1872620日;第9册第3782页。
  54工部局第2册第548页;《报》1875311日,第122页,《园主》。
  55明《上海出场所一》,中国志上海卷编辑部编《上海史料》第3辑(1987年)第126页。18776月工部局《定园》(12),对园的通、、、、自来部等有规定。
  56《上海新报》1870324日,第5册第2404页;1872118日;第8册第3522页。

  57《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1360-361页。
  58《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85514页。
  59《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851页。
  60《北华捷报》初期印200,英国及口的。见主编《上海新史》(1850-1949),复大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4页。

  61太平军第499478页;于内《界》第2卷第260页,转引自《上海法租界史》第374页。
  62忠民《历史》,《上海丛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63太平军第497页。
  64《上海新报》的英文刊名为中文期。上海书馆的部分印。见主编《上海新史》复大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5页。
  65工部局第1册第626页。
  66《上海新报》18641231日,《馆》第3册第912页。
  67史编编《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68月之第198页。在1882年英准在租界的,在2号所,通。见志主编《上海志》上海社科院1999年版,第18-22页。
  69“馆有洋行新,来馆,。见《上海新报》1870421日,第6册第2451页。
  70“人代《上海新报》,书、店以,有人《上海新报》出,在上出,以。近处有来报馆,处通系。18704月,报馆为在及、天、口等,刊事。《上海新报》1870412日,第6册第2437页。
  71《上海新报》187272日,第93800页。
  72编称来新之,人见,复人,国尚之,华人一目,之人于一、一,他国以英国新之以华人之目,之,不海之,所难见之《上海新报》1868730日,第4册第1406页。
  73《上海新报》1862624日,第1册第1页。
  74《上海新报》18641231日,《馆》第3册第912页;1865815日,第4册第1433页。
  75编称大,在通。行印此新报,所有一国军、市、生、来,无所不此实于工有。《上海新报》1870412日, 第6册第2437页。
  76国尚之的说明中,称此,不工,自行来以之。在洋出的中称,有人上,无出英洋一,至城外店内银,,无。见《上海新报》187264日,第9册第3753页;1868730日,第4册第1406页;18631112日,第2册第262页。
  77《上海新报》1870326日,第6册第2408页。
  78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第36510405页。
  79《上海新报》1870331日,第6册第2520页。
  80《上海新报》1872118日,第8册第3522页;1872113日,第8册第3514页。
  81《上海新报》1870423日,第6册第2456页。
  82参见梅《上海报上海人和》,主编《中国近代城市.社会.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271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