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建构――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研究
注释:1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2 参见波德里亚:《物的体系》,载《波德里亚文选》,斯坦福大学1988年版。3 参见麦克弗森:《占有性个人主义政治理论》,牛津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4 参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明代的陆楫在《蒹葭堂杂著摘抄》中,首次肯定了奢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见《蒹葭堂杂著摘抄·论崇奢黜俭》,文章收在姚鹏等主编:《中国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6 有关上海地区在开埠前的商业和居民生活奢华的情况,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考,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明弘治《上海志》;明万历《上海县志》;康熙《松江府志·序》;清嘉庆《松江府志》卷五,《疆域志·风俗》等。在今人的著作和论文中,同样有大量的有关上海地区在开埠前商业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研究成果,其考证和论述较为详尽的有: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古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谯枢铭撰写的论文“青龙镇的盛衰与上海的兴起”(《上海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4年,第37—50页)。此处限于篇幅,不能展开论述。7 袁祖志:《续沪北竹枝词》,兼顾炳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8 参见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7-131页。9 《申报》,1922年3月12日。10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11 廖沫沙:《广告摘要》,《申报·自由谈》1933年4月20日。12 《申报》广告,1926年2月1日。13 《申报》广告,1920年9月25日。14 《申报》广告,1922年6月6日。15 《申报》,1922年11月4日。16 《申报》,1923年10月15日。17 《申报·常识》,1921年5月16日。18 《申报》,1927年3月3日。19 《申报》广告,1924年3月14日。20 《申报》,1921年6月14日。21 《申报》,1921年5月13日。22 《申报》,1924年9月15日。23 《申报》,1920年10月15日。24 《申报》,1927年4月23日。25 李长之:《论女人与美》,《论语》半月刊第36期。26 《申报》,1928年5月15日。27 《申报》,1926年3月23日。28 《申报》,1928年3月2日。29 《申报》,1920年10月15日。30 《申报》1920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