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都市中国
都市世界
热点透视
E研究院
English
中国大城市郊区化将成主流
发布日期:
2010-09-28
浏览次数:
1796
作者:苏智良 江文君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年3 月11 日第18 版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聚集效应所带来的大城市人口过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必然促使人口、产业向郊区的扩散型迁移,也就是郊区化。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文明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趋势日渐
明显。所谓大城市的郊区化,又被称作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就业机会大规模地、有规律性地向郊区迁移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大城市正在进入从工业阶段转向更高端的服务业阶段。“过度城市化”现象出现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相当不均衡,而且发展速度也相对迟缓。然而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态势,甚至有人戏言为“城市化大跃进”。
然而现阶段的城市化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城市化发展战略中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现象。有数据显示,城市化率从20%发展到40%,英国用了120 年,美国用了80 年,而我国只用了22 年时间。但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有100 多个大城市提出了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口号,各种各样的宏大规划则相继出台。在这样的“造城运动”中,不少地方更因为城市建设征地而引发了尖锐的拆迁矛盾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联合国的调查显示,在全球20 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 个。在过去10 年间,中国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了50%。中国大城市的“城市病”已初露端倪。以上这些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即大城市化)所必然经历的。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聚集效应所带来的大城市人口过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等因素,必然促使人口、产业向郊区的扩散型迁移,也就是郊区化。
“城市复兴”备受关注
郊区化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郊区化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大城市正在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城市演进。原来适应工业时代特点的高度集中、单中心扩散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又称芝加哥模式),正在向分散化、多中心均衡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又称洛杉矶模式)转变。例如,洛杉矶的郊区奥伦治县就是一个由许多中小市镇构成的呈带状分布的“没有中心城市”的大都会区(城市群)。
与美国不同,日本则采取了依托中心城市、在郊区建立城市副中心和新市镇的郊区化道路。与东京相似,英国的伦敦也采用了这样一种节约型、集约化的郊区化发展模式。其把市中心人口、产业向郊区迁移,在郊区建立副中心,既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就业、交通压力,也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
然而,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冲突。例如在美国,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使得原来的城市中心(内城)越来越空心化。郊区化导致了市中心的地位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下降,中心城市的税收也不断锐减。而且开发商沿着郊区日益扩展了高速公路,兴建了大片住宅区和配套的购物中心、停车场,使郊区化像“摊大饼”一样向外蔓延。
基于以上教训,有识之土提出了“城市复兴”的理念。所谓城市复兴是指用全面及融汇的观点与行动为导向解决城市问题及对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条件的持续改善。英国伦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城市复兴”理念指引下,伦敦市政当局提出了“创意伦敦”的口号,把原来泰晤士河两岸的废弃厂房改建成了创意中心、美术馆。著名的泰特现代艺术中心,就是在泰晤士河边一个砖厂的废旧厂房上改建的。正是由于这些成功的事例,“城市复兴”的浪潮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展趋势:发展次中心、新城
最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城市也提出了各自的城市发展规划。例如北京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中提出“大北京”概念,打破“摊大饼”的传统格局,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发展新城,鼓励和引导中心区的产业、人口和其他城市职能向新城、新的产业带转移。而在上海,《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中也提出要建设四个中心,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城郊一体化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形成“中心城一新城一中心镇一集镇”组成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以上规划反映了以发展次中心、新城为代表的郊区化,将成为我国大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城市郊区化趋势势不可挡,然而,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大城市郊区化发展战略呢?
首先,应该选择走一条集约化的郊区化道路。现在许多大城市的郊区化,片面追求美国式的郊区生活,出现了“摊大饼”的现象,忽视了公共交通的作用。然而中国是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今后的郊区化应该大力兴建廉价公寓、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公共交通连接郊区和市中心,并以轨道交通为节点构成密布的城市网络。
其次,在郊区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市中心原有的历史街区。应该运用“城市复兴”的理念,对历史街区重新定位,使其区位功能向第三产业的高端如创意产业、中央商务区等转换,成为智力中心,从而实现城郊一体化发展。此外,还应注意克服郊区化导致的城市扩展占用耕地、郊区交通和服务设施落后等矛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