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46]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研究》,北京大学2002年博士研究牛学位论文。
[47]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第12章,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48]曲英杰:《古代城市》(“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49]张达宏、杜征:《秦阿房宫遗址考古调查》,《中国考古学年鉴》(1995年),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50]王学理:《咸阳帝都记》,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51]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2]徐卫民:《秦都城研究》,“秦俑·秦文化”丛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280页。
[53]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第一章,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54]王学理:《秦都咸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7—102页;费省:《论秦代咸阳地区的人口分布》,载《中国古都研究》第5、6合辑,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徐卫民:《秦都城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17l页。
[55]吕卓民:《秦咸阳城若干问题》,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4辑;李令福:《秦都咸阳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期;李令福:《论秦都咸阳的城郊范围》,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2期;时瑞宝:《秦都咸阳相关问题探讨》,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2期;王子今:《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析》,载《人文杂志》2003年第5期;徐龙国:《秦都咸阳的手工业和商业依存初探》。载《文博》2003年第4期;李自智:《秦都咸阳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载雷依群、徐卫民主编:《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6]关于水决咸阳有不同意见。一种看法是,咸阳宫以及咸阳城址因渭水长期泛滥和不断北移而被冲毁;第二种看法是渭水只是冲毁了咸阳的一部分地区;第三种看法是咸阳并未遭受渭水的大规模破坏,咸阳城的营建以水为郭,四面环水。参见武伯纶:《西安历史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探讨》,载《文博》1984年第1期;秦都咸阳工作站:《秦都咸阳几个问题的初探》,载《文物》1976年第11期,孙德润:《秦都咸阳故城形制》,载《泾渭稽古》1995年第1期。但至少就咸阳城墙而言,考古勘查仍无任何痕迹可寻。
[57]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108页。
[58]李令福:《秦成都与咸阳同制考辨》,载《陕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徐卫民:《论秦、西汉都城的面向》,载《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赵化成:《秦始皇陵布局结构的再认识》,载《远望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刘庆柱:《试论咸阳城布局性质及其相关问题》,载《文博》1990年第5期。
[59]石兴邦:《秦代都城和陵墓的建制及其历史意义》,载咸阳博物馆编:《秦汉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990年版。
[60]段清波、吴春:《西渭桥地望考》,载《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6期,韩国河、陈力:《论秦汉都城规划基本模式的形成》,载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1]李之勤:《“沙河古桥”为汉唐西渭桥说质疑》,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3期;辛德勇:《论西渭桥的位置与新近发现的沙河古桥》,载《历史地理》第11辑,1993年;曹发展:《渭桥沣桥辨》,载《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杜1996年版。
[6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载《考古》2003年第7期。
[63]以下论点主要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载《考古》2000年第7期;董鸿闻等:《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载《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刘庆柱:《古代帝陵与都城的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第二章,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64]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载《文物》1995年第3期。
[65]董鸿闻等:《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载《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
[66]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l09—119页。
[67]这方面的主要论著参见刘庆柱:《再论汉长安城布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答杨宽先生》,载《考古》1992年第7期;《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载《考古》1996年第10期;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载《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5期,史念海:《汉长安城的营建规模》,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2辑;王社教:《论汉长安城形制布局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2辑;徐卫民:《论秦、西汉都城的面向》,载《秦文化论丛》第六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8]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超长建筑基线》,载《文物》1995年第3期,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载《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69]贺业钜:《论长安城市规划》,载《建筑历史研究》,中国建筑出版社1992年版;马正林:《汉长安形状辨析》,载《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5期;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研究》;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70]董鸿闻等:《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载《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
[71]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72]马正林:《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73]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载《陕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74]朱士光:《汉唐长安城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载《陕西师大学报》1998年第1期。
[75]王子今:《汉代长安乡里考》。载《人文杂志》1992年第6期。
[7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汉魏洛阳故城城垣试掘》,载《考古学报》1998年第3期。
[77]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138页。
[78]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第二章,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79] 1991年,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发出“洛阳与丝绸之路”征稿声明,后从来稿中选出33篇,结为论文集《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1992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关于洛阳在中日交往中的地位,王仲殊撰有《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载《考古》2000年第7期。
[80]张南、张宏明:《安徽汉代城市的分布与建设》,载《学术界》1991年第6期;张南、张宏明:《安徽汉代墟市的功能初探》,载《安徽史学》1991年第4期。
[81]汉代临淄主要有曲英杰:《齐都临淄城》(“齐文化”丛书之第十八种,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6章.河西地区主要有杜瑜:《汉唐河西城市初探》,载《历史地理》第七辑,1990年;杨平林:《历史时期河西地区城市地理初探》,载《历史地理》第八辑,1990年;李并成:《汉居延县城新考》,载《考古》1998年第5期。岭南地区主要有陈代光:《秦汉时代岭南地区城镇历史地理研究》,载《暨南学报》1991年第3期;李琳:《汉代珠崖郡治地址考》,载《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1期。巴蜀地区主要有段渝:《秦汉时代四川的开发与城市体系》,载《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6期;段渝:《先秦秦汉成都的市及市府职能的演变》,载《华西考古研究》(一),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崇安汉城主要有杨琮:《论崇安汉城的年代与性质》,载《考古》1990年第10期;林忠于:《崇安汉城遗址年代与性质初探》,载《考古》1990年第12期;杨琮:《崇安汉城北岗遗址性质和定名的研究》,载《考古》1993年第12期;吴春明:《再论福建祟安汉城遗址的年代》,载《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2期,吴春明、林果:《闽越国都城的考古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2]林甘泉:《奏汉帝国的民间社区和民间组织》,载《燕京学报》新8期。
[83]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研究》。
[84]分别参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8页;裘锡圭:《啬夫初探》,载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版。
[85]高敏:《秦汉“都亭”考略》,载氏著《秦汉史探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86]焦循:《孟子·膝文公下》疏;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1页。
[87]李根蟠:《汉代的“大市”和‘狱市”——对陈直〈汉书新证〉两则论述的商榷》,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88]黄今言:《秦汉城区市场的建制与组织管理》,载氏著《秦汉经济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9]陈昌文:《汉代城市的治安与组织管理》,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王子今:《秦汉“夜行”考议》,载《纪念林剑鸣教授史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0]曲英杰:(汉鲁城灵光殿考辨),载《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1期;《汉魏鲁城孔庙考》,载《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
[91]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秦汉都市交通考论》,载《文史》1997年第1期;《西汉长安的交通管理》,载《西安古代交通文献汇辑(西安古代交通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汉代洛阳的交通建设》,载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92]这些文章主要有龚良:《我国古代都城选地刍议》,载《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陈昌文:《汉代城市規划及城市内部结构》,载《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于希贤:《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文化透视》,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3辑。
[93]参见张钟汝等编著:《城市社会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94]王妙发:《关于“都市(城市)”概念的地理学定义考察》,载《历史地理》第10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