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亚明研究员主编的“都市与文化译丛”出版

发布日期: 2011-10-09      浏览次数: 3097  


包亚明研究员主编的“都市与文化译丛”出版
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包亚明主编的“都市与文化译丛”四本2011年7月、8月先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包括美国学者莎朗·佐京的《购买点:购物如何改变美国文化》、萨斯基亚·萨森的《全球化及其不满》、迈克·戴维斯的《死城》、约翰·汉温根的《梦幻之城》。
约翰·汉温根的《梦幻之城》——美国城市已经完成了其自身的再造工程,也因为受到反工业化和政府经费削减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在《梦幻之城》一书中,约翰·汉涅根描述了城市如何来展现其梦幻的经历;先前的码头、工厂和仓库消失了,而被卡西诺赌场、巨型多厅的电影院和主题餐厅所替代。
迈克·戴维斯的《死城》——继《石英城市》等著作之后,麦克·戴维斯将关注点聚焦于为贫困问题、种族问题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困扰的都市。他的美国城市叙述开始于“9·11”,自那时起,恐怖的全球化于是变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自然地,恐怖变成了帝国的类固醇,帝国主义又一次政治地正确了。然而令人紧张的是,每一处重新恢复的秩序都围绕着星条旗建立。在作者那里,“死城”不仅是一种文学想象,戴维斯涉及的不同城市都指向了一个议题,即在自然生态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压力下,让人不由自主地区担忧的大城市的“可持续性”。
萨斯基亚·萨森的《全球化及其不满》——全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其作为跨国经济帝国的控制节点和金融中心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同样也是具有对其全球角色而言特别的社会和物质前提条件的地方。它们并不像过去的城市,处于经济的地理集中区域的中心:恰恰相反,它们连接相距甚远的生产、消费和金融节点。作者通过聚焦一系列全球化中重要而又通常被误解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向度,深化了读者对全球化的理解。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一个如此分散的跨国体系需要如此集中其管理和金融?作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展示了劳动力潮流的全球化乃是全球金融发展和全球资本循环的相同进程之一部分。
莎朗·佐京的《购买点:购物如何改变美国文化》——本著选择纽约为地点,以民族志的写法,通过考察经济与文化的宏观结构、感觉与欲望的微观结构,试图揭示在购物普遍深入的现时代,顾客“在哪里购物”、“为什么购物”,以及如何成为今天的顾客的深层次原因。全书分为十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