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教育部直属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题交流会,会议从多个角度分析参评项目,对专项扶持资金申报工作进行指导,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水平。
在会议上,苏智良主任做了题为“饶家驹与难民救助‘上海模式’的推广”的专题演讲。他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梳理出了饶家驹与上海难民区的历史渊源。
苏智良主任正在作演讲
首先,苏智良主任以时间为顺序详细介绍了饶家驹从1937年到1940年间为上海难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成立上海国际救济会,发放中国政府筹集的救济款,担任救济会主席义不容辞承担各项工作,亲自向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建议筹建难民区,与日本政府和军队的交涉。终于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南市难民区,日大使馆武官原田熊吉发上同意“支那难民收容所”南界敷设铁丝网的证书。饶家驹又在上海混乱的局面下亲力亲为难民区的日常运行工作,为难民区成立医院、赴海外筹集捐款等,“他每天坐一辆黄包车,从吕班路到老北门或新开河,出法租界铁门,到南市难民区办公,黄昏才回到租界寓所,或至洋泾浜天主堂休息。他是日日工作,天天到‘区’,事必躬亲,巡视考察。”饶家驹的慈善行为受到了难民们的高度评价。
《上海拉贝——饶家驹神父》(雕塑,张海平作)
接着,他以难民访谈等历史资料进行论证,显示了历史学家应有的严谨的学术规范。
最后,苏智良主任详细介绍了饶家驹的推广活动,包括参与重修在柏林的墓地、为其立传、建立纪念碑、制作发行纪念章等。高度肯定了饶家驹的“博爱主义”、“慈善行为”、奉献精神,称赞饶家驹慈悲情怀的高尚人格,超越了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 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已出版两本书《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和《上海拉贝饶家驹》,其中《上海拉贝饶家驹》正在翻译法文版。